鞍山市厂房光伏承重检测中心费用收取标准
一、鞍山市厂房光伏承重检测,我国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的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的光伏产业在近些年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但从总体技术水平来看仍处于初期的发展培育阶段,相关技术远远称不上成熟。目前来看,我国的光伏发电技术有如下几个特征:
其一,能量转换率低。这是目前制约我国光伏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要面对的首要问题。我国的光伏发电系统通常只有10%到15%的实际转换率,过低的转换率令光伏发电的成本居高不下,大大降低了技术实用性。直到2010年推出了转换率达到26%的聚光光伏发电技术,这种状况才有所好转,但提高能量转换率依然是光伏发电的首要技术目的。
其二,技术应用化程度不高。我国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研究机构在进行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包括光伏企业、各个大学的实验室等,但这些机构中有相当一部分重理论,轻实践,获得的技术成果局限于实验室里,应用程度不高。还有部分研究人员的光伏技术研究与实践缺乏联系,偏离目前对光伏发电系统的实际需求,导致研究成果的社会能效不大。其三,环境能效相对成熟。我国目前常用的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理论寿命普遍超过十年,其能量回收周期则大致在三年左右。仅从环境能效上来看,我国的光伏发电系统还是有相当水准的,能够在环保节能方面发挥相当大的作用
二、鞍山市厂房光伏承重检测,分布式光伏发电适用于哪些场合?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适用场合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可在全国各类建筑物和公共设施上推广,形成分布式建筑光伏发电系统,利用当地各类建筑物和公共设施建立分布式发电系统,满足电力用户的部分用电需求,为高耗能企业提供生产用电。
二是可在偏远地区海岛等少电无电地区推广,形成离网发电系统或微电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原因,我国仍有部分偏远地区的人口没有解决基本用电问题,以往的农网工程大多依靠大电网的延申,小水电、小火电等供电,电网延伸困难极大,且供电半径过长,导致供电能质量较差,发展离网型分布式发电不仅可以解决处于无电少电地区居民基本用电问题,还可以清洁高效地利用当地的可在生能源,有效的解决了能源和环境之间的茅盾。
12、哪些地点适合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工业领域厂房:特别是在用电量比较大、网购电费比较贵的工厂,通常厂房屋顶面积很大,屋顶开阔平整,适合安装光伏阵列并且由于用电负荷较大,分布式光伏并网系统可以做以就地消纳,抵消一部分网购电量,从而节省用户的电费。
商业建筑:与工业园区的作用效果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商业建筑多为水泥屋顶,更有利与安装光伏阵列,往往对建筑美观性有要求,按照商厦、写字楼、酒店、会议中心、度假村等服务业的特点,用户负荷特性一般表现为白天较高,夜间较低,能够较好的匹配光伏发电特性。
农业设施:农村有大量的可用屋顶,包括自有住宅、疏菜大棚、鱼塘等,农村往往处在公共电网的未稍,电能质量较差,在农村建设分布式光伏系统可提高用电保障和电能质量。
市政等公共建筑物:由于管理规范统一,用户负荷和商业行为相对可靠,安装积极性高,市政等公共建筑物也适合分布式光伏的集中连片建设。
边远农牧区及海岛:由于距离电网遥远,我国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甘肃、四川等省份的边远农牧区以及我国沿海岛屿还有数百万无电人口,离网型光伏系统或与其它能源互补微网发电系统非常适合在这些地区应用。
三、鞍山市厂房光伏承重检测,什么叫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与建筑物结合的光伏并网发电是当前分布式光伏发电重要的应用形式,技术进展很快,主要表现在与建筑结合的安装方式和建筑光伏的电气设计方面,按照与建筑结合的安装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光伏建集成和光伏建筑附加。
14、光伏阵列在建筑物立面安装和屋顶安装有什么差异?
光伏阵列与建筑物相结合的方式可分为屋顶安装和侧立面安装两种方式,可以说这两种安装方式适合大多数建筑物。
屋顶安装形式主要有水平屋顶、倾斜屋顶和光伏采光顶。
其中:水平屋顶上光列阵可以按*佳角度安装,从而获得发电量,并且可采用常规晶体硅光伏组件,减少组件投资成本,经济性相对效好,这种安装方式的美观性一般。
倾斜屋顶在北半球向正南、东南、西南、正东或正西的屋顶均可以用于安装光伏阵列,在正南向的倾斜屋顶上可以按照*佳朝向或接近*佳朝向安装。
光伏采光顶指以透明光伏电池作为采光顶的建筑构件,美观性很好,并且满足透光的需要,光伏采光顶需要透明组件,组件效率较低,除发电组件透明外,采光顶构件要满足一定的力学、美学、结构连接等建筑方面要求,组件成本高,发电成本高。
侧立面安装主要是指在建筑物南墙、西墙、东墙上安装光伏组件的方式,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墙体是与太阳光接触面积的外表面,光伏幕墙是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应用方式。
四、鞍山市厂房光伏承重检测的常用依据:
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
国家标准:《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621-2010)
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T 50009-2012)
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国家标准:《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144-2008)
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